文章观点

六脉融通——企业需求层次的建构与熔炼之道

作者:赵梅阳来源:华溥咨询时间:2025-10-10

1.jpg 

《中天华溥管理视野》连续推出99篇《文化与管理》大餐,提出企业需求层次理论,将企业需求划分为六个层级:基本需求(企业生存)、安全需求(运营保障)、社交需求(商务拓展)、尊重需求(价值输出)、求知需求(臻于至善)和使命需求(自我实现)。本文是对企业需求六层次的深度剖析,如何从企业整体、产业经营及员工个体的精神诉求中如愿以偿,找到企业自身需求;同时以企业需求层次理论为框架,结合六大文化模型,系统阐释企业文化精神诉求与物质诉求的辩证关系,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建设提供方法论支撑。

2.jpg

源头活水:需求层次的理论基石与文化映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经典框架。中天华溥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企业需求层次理论,将企业需求划分为六个层级:基本需求(企业生存)、安全需求(运营保障)、社交需求(商务拓展)、尊重需求(价值输出)、求知需求(臻于至善)和使命需求(自我实现)。这一理论不仅揭示了企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更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系统性指引。

正如中天华溥张宏波在《集团人力资源的三大管控层级与五大管控维度》中指出:"企业规模扩张必然带来管理复杂度提升,唯有通过文化凝聚和价值认同,才能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组织结构与流程的优化只是基础,真正的协同效应来自于文化的渗透和价值观的共鸣。"这一观点深刻印证了企业文化在需求满足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企业文化如同企业的灵魂,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既是推动力也是凝聚力。

一、物质诉求: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3.jpg

企业的物质诉求对应需求层次的前三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这些诉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构建,是企业必须首先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一】基本需求层:生存之本

员工成长(孜孜不倦)与业绩水平(渐入佳境)构成企业生存的双基石。员工成长关注个体能力的持续提升,业绩水平则着眼于组织整体的绩效表现。

适合采用同心圆文化模型(核心突出,内外协同),聚焦员工核心竞争力培养。该模型以核心价值观为圆心,层层向外辐射,确保文化理念的一致性。

具体实践: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职业发展通道和绩效管理制度。例如,腾讯的"活水计划"为员工提供内部流动机会,阿里巴巴的"三年醇、五年陈"计划强化员工归属感。

案例深度分析:网易通过"打造家一般的温暖关怀"满足员工基本需求,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其特色包括弹性工作制、丰富的员工活动、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使员工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安全需求层:运营保障

管理能力(未雨绸缪)和估值逻辑(扬长避短)构成企业安全双支柱。管理能力确保运营的稳定性,估值逻辑则关注企业的价值创造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适用金字塔模型(层次分明)和铁三角模型(三分鼎足)。金字塔模型确保管理体系的系统性,铁三角模型强调战略、执行和监督的平衡。

中天华溥张宏波在《公司治理中,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最合理的吗?》中强调:"企业利益最大化才是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股东利益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企业应当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一观点为估值逻辑提供了理论支撑。

实践案例: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和ISC集成供应链管理,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化提升运营效率;美的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全价值链的精细化管理和风险控制。

【三】社交需求层:商务拓展

运营效率(精益求精)和战略目标(统筹兼顾)是商务拓展的关键。运营效率关注内部流程的优化,战略目标则着眼于外部市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适合成长树模型(自由活泼)和矩阵屋模型(四维支撑)。成长树模型鼓励创新和灵活性,矩阵屋模型确保多维度平衡。

中天华溥研究显示:该阶段企业需建立"内部协同、外部适应、重点突出"的战略体系。具体包括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市场快速响应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典型案例:京东通过构建高效的物流网络和供应链体系,实现了运营效率的极致化;小米生态链模式通过投资+孵化的方式,实现了战略目标的快速扩张和风险分散。

二、精神诉求:企业价值实现的升华

4.jpg

精神诉求对应需求层次的后三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和意义所在。这些诉求关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持续竞争力,是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

【四】尊重需求层:价值输出

竞争力(超越对手)和品牌观(客户尊重)构成价值输出双引擎。竞争力体现为独特的竞争优势,品牌观则关注客户心智的占领和忠诚度的培养。

适用同心圆模型(聚焦核心竞争力)和金字塔模型(品牌体系构建)。同心圆模型强化核心能力的培育,金字塔模型确保品牌建设的系统性。

案例深度分析:华为"丰富人们沟通和生活"的使命,为其全球竞争力提供了文化支撑。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如5G技术的领先)和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华为赢得了全球客户的尊重和认可。

实践方法:建立独特的价值主张、构建品牌资产管理体系、培养客户忠诚度。例如,苹果通过极致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实现了品牌溢价和客户忠诚度的双重提升。

【五】求知需求层:臻于至善

归属感(当家作主)和勇向前(行者无疆)体现员工自我实现需求。归属感关注组织认同和情感连接,勇向前则强调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

适合矩阵屋模型(辩证统一)和易经图模型(和谐共融)。矩阵屋模型平衡不同诉求之间的关系,易经图模型强调变化和适应的哲学。

中天华溥张宏波在《读<资治通鉴>,看岗位管理的重要性》中指出:"利益可交换,权利不可轻授",为归属感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授权体系和决策机制,既要激发员工主动性,又要确保风险可控。

典型案例:谷歌的20%自由时间制度,鼓励员工自主创新,产生了Gmail等重要产品;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通过内部创业机制激发员工entrepreneurship。

【六】使命需求层:自我实现

价值链(产业纵横)和自成峰(独辟蹊径)是企业最高追求。价值链关注产业生态的构建和协同,自成峰则强调独特发展路径的探索。

适用铁三角模型(凝心聚力)和成长树模型(自由发展)。铁三角模型确保战略执行的稳定性,成长树模型鼓励创新和突破。

案例深度分析: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驱动其实现产业生态构建。通过淘宝、支付宝、菜鸟、阿里云等业务的协同发展,构建了完整的电商生态系统,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实践路径:建立产业生态思维、培育核心能力、探索创新模式。例如,特斯拉通过电动汽车、太阳能、储能业务的协同,推动了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的建设。

三、熔炼之道:需求诉求之文化模型选择

5.jpg

中天华溥六大文化模型为企业提供了系统的文化建设工具箱,每个模型都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和价值焦点:

【一】金字塔模型:层次分明,以上统下,适合战略目标、品牌观等需要清晰层级的诉求。强调文化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确保文化理念的层层落实。

【二】同心圆模型:核心突出,内外协同,适合竞争力、员工成长等需要聚焦核心的诉求。以核心价值观为圆心,逐步向外扩展,保持文化的一致性。

【三】铁三角模型:三分鼎足,凝心聚力,适合估值逻辑、价值链等需要稳定支撑的诉求。强调战略、执行、监督的平衡,确保文化的稳定性。

【四】矩阵屋模型:四维支撑,战略平衡,适合归属感、战略目标等需要多维度平衡的诉求。关注不同诉求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文化的协调发展。

【五】成长树模型:自由活泼,不拘一格,适合运营效率、自成峰等需要灵活发展的诉求。鼓励创新和突破,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六】易经图模型:和谐共融,生生不息,适合勇向前、业绩水平等需要辩证思维的诉求。强调变化和适应的哲学,实现文化的动态平衡。

张宏波在《"十四五"战略中如何灵活运用"集中优势兵力战略"》中强调:"在成功关键因素上以超过对手数倍的强度配置资源",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文化模型的选择——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层次,集中文化资源解决关键矛盾。例如,初创期企业应重点关注基本需求层,采用同心圆模型聚焦核心能力建设;成长期企业则需要关注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采用金字塔模型和矩阵屋模型实现规范化和平衡发展。

四、实践真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基于中天华溥的研究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需遵循系统化的实施路径:

【一】诊断评估阶段

运用中天华溥企业需求层级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全面评估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和核心诉求。

采用文化诊断九法(对应文化专题91-99篇),从文化氛围、制度匹配、行为表现等维度系统评估企业文化现状。

输出物:《企业文化诊断报告》、《需求层次分析矩阵》、《文化差距分析》。

【二】模型选择阶段

根据需求层次评估结果,选择核心文化模型。例如,尊重需求层优先选择同心圆模型,使命需求层可选择成长树模型。

结合企业特点进行模型组合和适配。对于多元化集团企业,可采用矩阵屋模型+金字塔模型的组合;对于创新型企业,可采用成长树模型+易经图模型的组合。

输出物:《文化模型选择建议》、《模型组合方案》、《适配性分析》。

【三】落地实施阶段

制定十大落地方略(如明确核心价值观、建立沟通机制、设计激励机制等),确保文化建设的系统性。

6.jpg

通过"点—线—面—体"的推进逻辑:以关键项目为切入点(点),形成标准化流程(线),推广到各个业务领域(面),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化体系(体)。

建立文化落地跟踪机制,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及时调整优化。

输出物:《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落地推进计划》、《效果评估体系》。

【四】持续优化阶段

建立文化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调研、员工反馈、绩效分析等方法,持续监测文化建设的成效。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动态调整文化重点和模型运用。

培育文化自我更新的能力,使文化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输出物:《文化优化建议》、《模型调整方案》、《持续改进计划》。

五、圆融通达:文化熔炼的哲学智慧

企业需求层次理论的文化建构,本质上是一场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组织、现实与理想的辩证统一过程。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深刻认识自身需求层次,选择适配的文化模型,实现物质诉求与精神诉求的和谐统一。

中天华溥通过99篇文化专题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底层逻辑:基于需求层次选择文化模型,通过文化熔炼实现需求满足。这一理论体系不仅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系统方法论,更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

在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唯有把握需求层次的文化建构逻辑,方能实现"六脉融通"—让文化的血脉流淌在组织的每一个角落,最终成就基业长青的伟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让文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组织的内在基因,从而支撑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从成功走向伟大。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

Copyright©中天华溥管理咨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6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