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观点

【十五五规划专题】十五五期间区县级金控平台的功能定位与业务布局展望

作者:中天华溥来源:华溥咨询时间:2025-05-09

 一、地方金控平台的定义与特征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为“依法设立,控股或实际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自身仅开展股权投资管理、不直接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根据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性质的差异,可以将金控公司分为央企系,代表企业如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地方系,代表企业如上海国际、西安投资;民营系,代表企业如海航集团、泛海控股,互联网系,代表企业如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科技。我们今天专门讨论地方金控平台公司的发展,对其他几种类型的金控平台不予讨论。

1.jpg

地方金控平台通常由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作为地方政府持股本地金融企业的出资人角色,负责整合分配、运营管理当地金融资源。从这个特征来看,地方金控平台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以政府作为信用背书,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资源整合,因此政企关系较为复杂与亲密。

2,在当地掌握较多的金融资源,金控平台的资源多用于地方的经济发展与产业整合,是地方政府配置资源的有效工具,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由于金融资源在全球都属于稀缺资源,因此地方金控平台在数量上比较有限,因此在地方经济体系中地位较高、管理层级也较高。

二、区县级金控平台的发展与制约

在目前国内已有的地方金控平台中,根据层级与业务分类,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省级金控平台:由省政府(自治区、直辖市)、省国资委、财政局直接控股或者间接控股的金控平台公司,这类金控平台数量有限,管理层级高,资产规模以及注册资本都比较丰厚,通常拥有多个金融牌照,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非常强,根据2023年的统计省级金控平台共有30家,国内省级行政区的金控平台布局基本完成。

2、地市级金控平台:由地市级行政机构直接持股或者间接持股,资产规模通常多达几百亿,一些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区域内金融资产相对丰富的城市和地区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地方金控平台,负责区域内金融资源的整合以及经济发展的助力。一些强省会城市的金控平台的实力甚至可以和省级金控平台公司相抗衡。

3、区县级金控平台: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强势的区县内,利用区域内的金融资源整合发挥整体实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一些地区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区的金控平台也是这类金控平台的主要构成。

4、类金控平台:整体实力更低,一般多持有商租、小贷、担保、保理等较低门槛牌照,同时开展股权投资,资质相对弱于一般金控平台,设立目的更多以引导资金配置、推动招商引资为主,资产规模多在500亿元内。

2.jpg

作为管理层级较低的区县级金控平台主要存在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省份之内,不分借助于国家级新区、科技产业园区的政策次第组建,其中部分已经形成较为独特的发展模式,成为区县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手。但是由于区县级金控平台的层级较低、掌握的金融资源有限,因此其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多的制约与困难。

1、资源稀缺且分散:区县级金控平台所处区域的金融资源相对更加稀缺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地市级金控相比,区县级金控可整合的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有限,难以满足金融控股公司设立对控股两个以上持牌金融机构的要求。

2、牌照获取难度大:核心金融牌照(如银行、证券、保险等)的获取门槛高,区县级金控平台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和实力去申请或收购这些牌照,导致其在业务布局上受到限制。

3、资金资本实力不足:区县级金控平台的资金来源相对有限,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少量的自有资金。与地市级金控相比,其在资金筹集和运用方面的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大规模金融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

4、资产规模小且质量不高:区县级金控平台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且资产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区县级金控平台存在较多的非金融资产,这些资产的流动性较差,难以满足金融控股公司对金融类资产占比的要求。

5、管理能力不足:区县级金控平台在管理体制、人才储备、风险控制等方面相对薄弱。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其在日常经营中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

三、十五五期间区县级金控平台的动能定位与业务布局建议

由于区县级金控平台与地市级金控平台在区域以及资源整合、业务布局上具有较大的重合性特征,因此区县级金控平台的发展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空间挤压。十五五周期是区县级金控平台布局的最佳时机,借助地方化债以及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导向,区县级金控平台应该结合其所在区域的资源条件、区域经济特点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精准把握自身角色和发展方向,准确定位自身的功能,精准进行业务布局,才有可能稳定住自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辅助功能定位。

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与省级金控与地市级金控不同,区县级金控在业务上应该继续下沉,寻找省级金控与地市级金控的市场空隙中寻找机会。根据相关区县级金控企业的案例来看,区县级金控平台应以服务小微企业、农村金融和地方特色产业为重点,通过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类金融业务,为地方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还可以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2. 深化产融结合

区县级金控平台还应该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内的特色产业布局,深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服务,建设特色产业金融。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如农业金融、科技金融、旅游金融等。通过精准把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通过股权投资、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推动地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

3.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区县级金控平台的最大问题是区域内的金融资源不同,省级金控与地市级金控已经占有了大多数优质金融资源,留给区县级金控平台的金融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打破金控平台依赖区域政府的资源整合桎梏,打开金融资源的上限空间是区县级金融平台的重要问题。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成为打破区县级金控平台天花板的重要手段。以普惠金融为导向,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社会分散的金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技术整合能力,为区域内的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区县级金控平台的优秀案例—龙游金控

龙游县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区县级行政区域,龙游县通过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金控平台。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龙游金控对区内优质资源进行了整合,先后将地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等整合到金控平台,提升平台的资金实力和信用等级。

在此基础上,龙游金控对旗下产业进行了业务多元化改革,金控平台涵盖了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业务,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正是在这种业务布局下,龙游金控才有能力充分服务地方经济,通过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解决地方企业的融资难题。

1.政银担合作模式

龙游金控通过构建“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业务合作模式,创新推出了“政保共担贷”政策。由政府部门提供企业“白名单”和建立风险资金池,金融机构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通过多方合作风险分担机制,为龙游辖区内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人才型等轻资产运营企业在融资时较难提供抵质押物的问题,取消了不动产的抵押要求,提高了业务审批效率。

2.龙游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龙游金控发布了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该平台自试运营以来,累计上线金融产品140余款,入驻金融机构19家,获得授信企业317家,发布融资需求377笔,累计授信额9.27亿元。平台中的“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了多种金融产品选择,帮助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题。

3.科技金融创新

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机制,构建基金、保险、信贷、债券、证券等协同支持企业创新的金融保障体系。探索与头部投资机构、链主企业设立分层分类的市场化混合所有制基金管理平台,带动链主企业及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4.“基金+”模式

探索“基金+”模式,放大政府产业基金投资效应。例如,汇龙集团联合投资的恒达新材料股份、禾川科技已成功上市。这种模式通过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推动了地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5.风险池基金放大倍数创新

风险池基金放大倍数上限为县政府在合作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池存入资金的30倍。这一创新突破了传统银担合作放大5-10倍的模式,最大限度提高了政府资金杠杆效率,为当地更多的科技型、人才型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6.普惠金融服务

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如邮政储蓄银行龙游县支行组建专业营销团队,开展普惠金融走访和科技服务下乡等活动,积极帮扶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还增强了金融服务的精准性。

7.数字化金融服务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如通过数据整合与智能风控的效能,实现中小企业当日即可融资发放。这种数字化服务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

Copyright©中天华溥管理咨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6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