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是企业依法治企、实现企业规范化、科学化运做的主要方式,制度体系建设的好坏也是判断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程度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判断当前企业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如何判断当前企业制度体系是否满足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要通过哪些维度与指标来对这种判断作出支持,中天华溥根据多个制度体系建设的案例,提出企业制度体系现状诊断框架。
一、规章制度框架层面的诊断
制度框架是指企业制度体系到底包含哪些制度名称,这些制度在横向上有什么关系,在纵向上是什么关系,每个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有什么关联,制度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制度与制度之间是否存在着管理的空白,制度之间是否存在着交叉重复等,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开展制度框架的诊断。
1,制度体系完整性层面的诊断
制度体系是否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能覆盖到公司职能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制度管理上无盲点、无死区。“事事有规矩、步步有准则”是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企业的任何经营与决策活动都应该在规章制度规范框架下开展,任何离开了制度管理的经营活动都是不合理的,都有可能带来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规章制度就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发挥着企业内部法律的作用与功能。
2,制度建设的规划性层面的诊断
制度建设的规划可以从专业制度建设和制度建设时间两个维度出发,循序渐进,并且能保证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制度建设的规划性体现在制度建设、修订与退出的整体计划性。由于制度体系建设的体系性要求,再加上制度建设的循序渐进性要求,所以在制度管理部门的引领下,各专业部门有计划的开展制度体系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3,制度建设的体系性层面的诊断
制度在层级和结构上既有纵向的深度,又有横向的广度,制度之间形成相互的关联关系,下级制度对上级制度形成较强的支撑。制度建设的体系性需要从制度的分类建设来判断,对于某一相近的专业领域,对该专业领域的制度化管理既包含本专业固有的规章制度,也还应该包括为了满足本专业经营,应该从其他专业引用的制度。使其与本专业领域的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相互关系。
二、规章制度编写层面诊断
所谓制度编写,主要是指单体制度在编写时质量与水平,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由于制度相当于法律的严肃性,因此对单体制度的编写水平提出很高的严谨性要求,这里面既包含基本的用于准确性,也包含内容严谨性,更包含合法合章性。而由于每个制度的编制主体的不同,往往会在编写制度时带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特别是如果没有一个非常规范的制度编制模板,往往会使企业内部的制度形式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制度内容层面的诊断,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展开。
1,制度格式规范性诊断
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公文的一种形式,一定要遵循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在检核制度内容编写时能有一个标准化的参考依据。制度格式的规范性不仅仅需要参照国家公文管理的标准化格式,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与习惯编制适合于自己的制度标准化模版。在未来根据制度标准化模版,来审核制度格式的规范性情况。
2,制度的合法合规性诊断
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是企业外部法律(国家法律)在企业内部的延伸。只有国家法律不管的地方、管不到的地方、管的不够细致的地方,才能轮到由企业自己建设的规章制度来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发挥作用还要确保规章制度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违反行业规章、不能违反地方性法规,凡是违反了以上法律法规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内容存在着问题。
3,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公司章程、战略导向与文化要求
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法律,用一位法律大咖的话来说:法律不外乎人情。也就是说法律应该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其实规章制度何尝不是如此,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绝不应该照抄照搬,应该真正的遵循企业自身的文化特征以及战略要求,反映企业自身经营与业务的特点。所以说,规章制度中的每一个内容都应该是企业自身文化导向、战略导向的反映,当然这也一定会反映到企业自身的宪法——《章程》中去。
4,规章制度与职责和流程的符合性
从企业管理的两层结构与三层体系来看,规章制度与职责和流程对企业的管理作用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职责是企业内部的点状管理,流程是企业内部的线状管理,制度则是企业内部的面状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规章制度的内容一定要与职责和流程保持一致,如果三者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那么一定是出现了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一定会给员工的执行带来困惑。
三、制度执行层面的诊断
执行一直是制度管理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但是一直很少有企业能够真正的解决执行问题,能够让员工真正的执行制度与使用制度,不至于造成制度与执行两张皮的现象。
从中天华溥多年的咨询观察来看,造成制度难以执行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行为习惯问题,还有制度自身的问题。
1,规章制度脱离实际造成执行难
规章制度是需要员工真正去执行的,员工需要通过根据制度规范的要求去开展工作、参与决策。所以规章制度一定要符合企业运营与决策的要求,一定不能脱离企业运行的实际。很多企业建设制度时张嘴就说我要学华为,但是这些企业的领导完全没有想到华为的管理情况、业务情况、文化情况与自己企业的情况有可能完全不同,照抄照搬带来的规章制度,一定是制度你说你的,员工我做我的。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穿行测试的方法来检验规章制度的编写情况与企业运行的情况是否保持相对的一致,是否存在差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
2,规章制度宣贯不够造成执行难
制度就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如果在制度颁布后没有进行很好的宣贯,企业内部的员工不知道制度规范的要求,或者不知道具体如何执行,那么就会造成员工难以执行。所以我们在诊断制度执行问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制度发布后的宣贯与培训环节是否到位,如果这个环节没有做好,我们很难指望制度执行能够落到实处。
3,工作惯性与监督考核带来的制度执行问题
当然,制度执行不到位最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由于我们在颁布制度后没有特别强调严格执行的重要性,很多员工便是不自觉的依照之前的工作习惯,因为习惯意味着舒服,意味着不用去改变,凡是改变总是给人带来一种麻烦的感觉,这也是员工抵制制度、抵制创新的重要原因。
所以就需要我们通过监督考核的方式来强化制度的落地执行问题,没有监督考核的手段,制度执行落地也就很难落到实处。
四、制度管理层面的诊断
制度管理主要是要求企业在制度管理中要形成完美的闭环,这与企业管理中的其他领域是相同的要求。从制度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来看,从制度框架与目录清单的编制与更新、到制度的起草审核会签发布、到制度的宣贯执行与修订废止,应该形成一套完美的闭环。我们对制度管理层面的诊断主要是来观察或者评价,在企业的制度管理工作中,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套这样的闭环并且完美运行。
如果这一套制度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出现了问题,我们就应该通过诊断来判断到底是制度管理中的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一般来说,制度管理出现了问题,一定是制度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或者说是制度管理的组织机构中的某一个环节没能很好的按照要求发挥作用,我们沿着制度管理的组织条线进行诊断就可以了。
五、规章制度管控层面的诊断
与单体公司不同,集团类型的企业需要诊断规章制度体系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对投资子公司的管控要求。也就是在制度建设的框架中,是如何确保对分子公司、对投资业务进行有效的管控的,集团总部的管控要求具体如何体现在制度体系中。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对于集团整体产业链上的企业,虽然与本企业没有股权投资关系,但是为了确保其能够满足公司战略与经营的要求,仍然需要通过制度开展有效的管控。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供应商的管控要求,甚至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制度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