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观点

谭新然:某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作者:谭新然来源:华溥咨询时间:2020-06-24

 一、职责与权限

第一条  【领导责任】企业董事会主席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总负责。企业各类突发事件管理分管部门的领导,负责协助董事会主席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统筹协调和管理企业相应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对企业应急管理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二条  【组织机构】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企业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和各类突发事件分管部门及其职责,配置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内容和性质、管理范围、管理跨度的专()职应急管理人员。

(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是企业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最高级领导组织,统筹突发事件处理的整体调度、资源协调、事故认定等全过程管理。

(二)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由企业办公室负责人担任。

(三)应急管理分管部门。应急管理分管部门由企业各业务条线、各专业部门等组成,负责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开展应急管理日常监测与预防工作,落实应急领导小组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第三条  【领导小组职责】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执行国家有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审议批准企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类综合预案及各专项应急预案。

(三)对危险源及危险因素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决定预警及响应级别,决定应急处置及应急救援级别。

(四)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指挥、协调各应急分管部门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五)批准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审议现场救援方案。

(六)报告或与地方政府应急响应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况。

(七)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提升或降低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八)根据事态发展,决定请求外部援助,并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

(九)监督应急救援工作人员的行动,保证现场抢救和现场外围其他人员的安全。

(十)决定救援人员、员工等从事故区域撤离。

(十一)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予以支持应急救援。

(十二)批准新闻发布,决定信息披露等重大事项。

(十三)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十四)决定应急救援演练计划与实施,监督各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演练。

(十五)审批应急管理资金计划。

(十六)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指挥部。

第四条  【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职责】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组织编制、修订、评审、备案企业总体应急预案、综合预案和各专项预案。

(二)组织编制应急演练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及培训。

(三)监测和评估突发事件状况,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实时分析评估突发事件等级变化,提出应急状态调整建议。

(四)办理向领导小组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及时掌握并向领导小组报告重大情况和动态,传达领导小组的有关重要批示和指示。

(五)执行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决策与工作安排,启动应急程序和具体落实应急措施。

(六)事发期间建立应急值班制度,保证与相关部门的联络畅通,及时了解危机处理进展,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七)组织协调分管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在跨界突发事件应急状态下,综合协调企业内部资源。

(八)应急状态下,负责信息汇总,统一对外口径,严把信息传递关口。

(九)组织编制企业应急管理年度预算。

第五条  【分管部门职责】应急管理分管部门主要职责:

(一)企业财务管理部:汇总应急管理年度预算,审核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救援资金计划;做好应急预案期间资金准备工作,确保专款专用。

(二)企业人力资源部:1、组织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常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的考核指标中;2、负责应急救援人员调动、薪资补贴标准制定;3、参与事故调查和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协助做好职工稳定工作;4、参与工伤保险等善后处理工作;5、配置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其任职资格和配备数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国家和行业没有明确规定的,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和性质、管理范围、管理跨度等,配备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

(三)企业宣传部:参与事故报告起草工作,正向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负责协调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媒体的关系。

(四)企业审计监察部:1、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督查;2、应急管理期间,开展对各单位的巡察暗访,对突发事件的原因与责任进行调查、追责;对企业在应急处理中的失职渎职责任进行追究。

(五)企业法务部:针对突发事件提供法律专业性及风控相关专业性建议,包括预案编制、应急处理、处理的后责任追究及诉讼。

(六)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事故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的可操作性,并监督、管理已批复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组织开展对事故的调查工作。负责员工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工作。

(七)后勤部: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的台账,并进行实物管理,对需更换的设备器材必须及时更换定期检查,确保随时能够使用,参与各类应急演练工作的开展。在应急状态下负责保障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和材料及时到位,并满足使用要求,保证救援及物资运输的道路畅通,维护事故现场的治安以确保现场秩序井然有序。

(八)工会:协助事故单位做好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六条  【应急预案办理办法】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管理办法,规范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评审、批准、发布、备案、培训、演练、评估和修订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第七条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企业应在危险因素分析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有关危险源、可能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突发事件分析,并指出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第八条 【应急预案编制】企业应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编制企业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管理,建立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和备案管理制度。

第九条  【应急预案评审、审批、发布与备案】企业总体和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由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内部评审,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评审或者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审验;评审完成后,由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审批,审批完成后形成总体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终稿并下发。

第十条  【应急培训】企业应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培训,提高应急指挥和救援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全员的应急意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应会同人力资源部组织编制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分层次开展全员应急培训。

第十一条  【应急演练与评估】企业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突出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性,认真做好演练和预案的评估工作,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及时修订有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二条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企业应按照专业救援和员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为主体、广大员工为基础的应急救援队伍。

第十三条  【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建设】企业应加强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建设,落实通信与信息、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经费、交通运输、治安、医疗、技术、后勤等各项保障措施条件,满足突发事件处置需求。

第十四条  【应急管理投入】企业应加大应急管理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应急培训演练以及技术支持等的资金需求。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各应急管理分管部门应专门列支应急管理费用预算,专项用于应急管理,切实规范和加强应急费用的使用管理。

第十五条 【应急联动机制】企业应加强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内应急资源。加强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其他企业之间的应急救援联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充分发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区域一体化联防功能,提高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第十六条  【应急平台建设】企业应探索建立满足应急需要的应急平台,构建完善的突发事件信息网络,实现突发事件信息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报送,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和辅助手段。

三、监测与预警

第十七条  【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各分管部门应针对国家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形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企业危险因素和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已经或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加强监控分析,通过文件、会议等形式,及时发布预警,明确和落实工作措施和要求,积极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第十八条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部门要立即向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上报,必要时,还要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上报。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根据上报的情况判断影响程度并立即向企业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应会同突发事件发生部门密切跟踪事件的进展情况并及时上报。信息报告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第十九条  【突发事件统计分析制度】突发事件发生部门要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有关突发事件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报送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汇总分析有关情况,及时向企业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报告,提出加强应急管理的意见建议,并纳入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四、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二十条 【应急处置与救援】造成人员伤亡或生命受到威胁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由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各应急救援队伍和现场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有关部门和企业报告;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加强内部资源协调,会同突发事件发生部门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应加强沟通协调,服从指挥。

第二十一条  【参与社会应急救援】企业在做好自身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自身专业技术、装备、资源优势,开展应急救援,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十二条  【社会应急救援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应按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求和企业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能力范围内积极提供相关救援保障和食品、药品等生活保障。

第二十三条  【重大自然灾害捐赠制度】企业应建立重大自然灾害捐赠制度,规范捐赠行为,并按照规定将捐赠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和备案。

第二十四条  【参与社会救援的信息报告】参与社会突发事件救援时,企业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参与救援的实时信息。

五、后期处置

第二十五条  【后期处置】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企业应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解除应急状态。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要会同突发事件发生部门,及时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开展或协助开展突发事件调查处理,查明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第二十六条  【预案评估与修订】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和突发事件发生部门应针对应急处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对相应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增强预案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监督与奖惩

第二十七条  【监督与奖惩】企业应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督查工作,督促各部门和人员落实应急管理有关规定,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并酌情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同时,对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和应对突发事件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  【责任追究】企业各级负责人、各部门和人员违反本制度,不履行应急管理职责的,企业将责令其改正或予以通报批评;具有以下情形的,企业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

(二)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按照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采取预警措施,导致事件发生的。

(四)未按照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作者:谭新然 中天华溥高级咨询顾问。20186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在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做过一年的信用评级分析师,擅长行业研究和企业财务分析。曾经服务过的企业有冀中能源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天津东方财信投资集团、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菏泽市投资开发集团等。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

Copyright©中天华溥管理咨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6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