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新冠病毒对全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从个人角度来说,或被动、或主动地接收着关于疫情的铺天盖地的信息。每天的微信朋友圈、各种新闻app的推送都会让看到信息的每个人产生各种周期性波动的看法和情绪。由于职业属性的原因,笔者更倾向于用理性去思考如何一步步解决当前面对的问题,而不是被感情所驱使。通过结合自身的咨询经验,去分析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对未来的工作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本周影响力很大的两个新闻都是触及大众三观底线的,包括:武汉红十字会说不出已接受、已分配口罩的数量;各种专家、机构的言论被过分解读造成的社会影响及相应个人、机构事后的不恰当反馈。今天先谈谈武汉红会事件令笔者产生的对日常工作中公司治理角度的思考。同时,作为拥有美国分子生物学背景的笔者,后续文章会分享个人对于第二个新闻的思考,以及相应的公司治理角度的启发。
武汉红十字会对于自己所管理口罩数量及分配方式的“茫然无知”引起了大众的愤慨。在不讨论主观因素的情况下,这实际体现的是一种治理水平的落后。在短时间内物资爆发式集中与分配的情况下,如果只靠能够满足平时日常机构运转的人力是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的。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工具,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治理体系是造成这一事件的直接客观因素。同时,笔者看到有人说这次的口罩分配问题是一个“黑天鹅事件”,然而笔者认为在缺乏现代化、信息化治理体系的情况下,这更是一次“灰犀牛事件”(引申的相关公司治理层面的灰犀牛事件会在后续文章中分析)。相比小概率、但影响深远的“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则是极易让大多数人忽视,但大概率发生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事件。
结合笔者工作中接触的各企业客户,在第一、二产业领域,类似武汉红会的不清楚即时的物资在哪里、人力设备分配在哪些项目上、资金财务的情况是普遍现象。在第三产业方面,金融领域的企业由于监管机构的强制要求,走得快一些,但也存在类似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始、“大数据时代的下半场”,有多少企业还是在靠增加人员这种难以降低边际成本的方式去应对工作量、复杂性都逐渐上升的营商环境;还有多少类似的灰犀牛事件在前方发展的道路上埋伏着。
【公司现代化治理需要信息化的支撑】
从国家层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在企业层面,上述理念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而推进公司现代化治理的抓手不仅限于信息化的建设,但是提升信息化水平一定是公司现代化治理的根基。
信息化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公司治理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一)、边际成本最小化
比较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简单重复性工作由于数量的上升而导致内部运营成本的提升。
企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业务量或业务种类的增加,一些企业选择增加人员编制的方法去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对技术含量高、难度大、不可预期性高的工作,如市场开发、技术研发等工作,增加相关专业人员去处理无可厚非。但是面对简单重复性工作,如财务报销、信息录入等工作,依然以增加人员的方式去解决,则会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整体平均劳动生产率。进一步于国企来说,则会因为人员增加、劳动生产率降低的原因,导致工资总额或平均员工工资的下降。
现阶段,从泛行业角度看,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及应用较为完善,这是由于较大部分财务工作属于重复性工作、不同行业的财务工作相似度较高、市场上一些开发财务信息系统的第三方公司经验较为丰富。而具体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某一具体业务性工作,信息化建设则呈现出发展不平均,整体信息化程度较低,发展空间较大的情况。
(二)、信息透明化
信息化系统可以使企业内部信息透明化,消除信息孤岛的情况,显著提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
从武汉红十字会对于口罩的管理问题(如不清楚口罩的流向、花费大量时间多次整理调整数据表),可以看到组织的信息管理能力对于资源分配、运营效率,甚至是企业商誉的重要性。
笔者接触到的信息化建设比较领先的案例是一家一百多人的销售型企业,总经理坐在办公室打开手机,通过定制的信息化系统,随时可以查看人员的工作安排及工程材料、资金运转等实时情况。另一家稍大一些的金融公司,由于海量的数据处理,则可以做到N+2的数据查询。而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一些企业,很难在问题出现的萌芽期发现问题,并做好应对措施。相对好的情况是在问题还不严重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差一些的情况则是面对问题很严重时的无能为力。所以,只有做到对于内部资源信息的充分了解,才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运营的各方面问题,为后续企业运营的整体提升打下基础。
(三)、管理网络化
信息的透明化,使得原本分散管理的各个部门、个体,组建成了一张系统的信息网络,让管理变得网络化、精细化。一方面,有效避免了管理的死角和盲点;另一方面,也从客观上部分解决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由于本位主义造成的问题。
笔者接触的一些案例中,面对管理问题,企业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收集客观数据用以分析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一些各部门内部掌握的数据,也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无法准确获得。存在信息孤岛的非网络化管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管理难度,但却是当前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如何通过管理网络化,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条线、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成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流程程序化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能够通过企业流程再造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并从客观上改善企业内部“人治大于法治”的情况。
企业定制化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内部不同业务条线、不同流程节点进行整体梳理(某些内部审批流程中,由于企业客观历史发展原因造成的不相关人员的审批权的存在;需不同部门联合审批的节点设置合理性;不同部门人员的审批、参与权限的合理性等问题),给企业流程再造提供了空间。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系统的存在,辅以相关制度建设,客观上可以有效减少人治情况的发生。
(五)、决策智能化
信息系统不仅能够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高级的信息系统更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先于人类的智能化决策。
笔者经常愿意举的一个例子是维克托迈尔在《大数据时代》第一章中写的事例。在十年以前的2009年,出现了肆虐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正当美国公共卫生机构面对病毒还未做出应对时,先于流感爆发的几周前,互联网巨头谷歌(google)公司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预测美国会爆发流感的文章。简单总结来说,就是结合历史搜索数据库,分析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搜索信息,如“哪些是治疗咳嗽和发热的药物”、“流感的症状”等词条搜索量在某些区域短时间内的暴涨,从而判断出在哪一些区域会首先爆发流感,并通过何种渠道进行蔓延。谷歌的预测为美国公共卫生机构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及后续有效的应对策略。
在十年前,这种国家级别的预测还是需要结合人工及信息化系统。而在当前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决策,高级的大数据信息化系统已经可以做到先于人类的智能化决策。笔者接触的一些项目案例中,对于某一款产品是否推出、是否撤销的选择,信息化系统已经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
综上所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治理的整体水平。但基于当前的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我们还是任重道远。
笔者会在下一篇文章中,简单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如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关系、企业信息化的软硬件支持条件、企业各层级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等问题。
作者:吕彦科 中天华溥高级项目经理。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具有四年战略管理、品牌营销、行业分析咨询经验。擅长领域包括数据分析、企业业务战略、品牌定位战略、团队执行力、薪酬绩效。具有丰富的国外企业及国内国企民企等咨询项目经验。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