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观点

张宏波:根据我的印象谈谈岗位名称的变革延续

作者:张宏波来源:华溥咨询时间:2019-12-09

 岗位管理虽然一直受到企业管理者或者咨询公司的重视,但是仍有许多角落里的疑问没有梳理出来,今天我们以八卦的心态谈谈岗位名称的来源叫法,到底为什么你叫厂长、他叫处长、另一家企业叫部长。最近我们参与一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都不能叫科长、处长了,都改成部长或者总经理助理之类的比较洋气的岗位名称了,认为这就是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摆脱国企身份的重要特征,乍听起来总有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感觉。

之所以本文题目叫以我的印象来谈岗位名称,文章之首之所以成为以八卦的心态来谈这件事情,就是因为我对这个课题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而只是从多年来阅读中获取的点滴知识,在自己内心深处总结出来的一种岗位名称的特点,至于是否完全符合历史或者现状,我并没有做深入的考察验证,所以各位看官读本文时仅本着八卦的心态即可,万万不可当真。

在我的印象中,目前中国企业的岗位名称总共有四个来源:

一、政府式叫法

在政企不分的年代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与政府的工作者本着级别对等的原则来命名岗位。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局长、处长、科长、股长的岗位名称叫法。比如在国家电网公司,在许多岗位上仍然延续着财务科科长、统计处处长的叫法。即便对于一些独立部门已经叫XXXX部了,但是对部门负责人的称呼仍然是刘处长李科长的叫法。

这种岗位称谓体现出企业岗位与政府职位级别对接的一种特点,特别是对于级别越高的岗位,这种对接显得越明显。从人员流动来看,一个政府的厅局级干部也可以随时被委派到企业里任职,那么这种任职仍应按照级别对等的原则。比如一些大的央企,如中石油、国家电网属于副部级央企,那么这些企业的一把手书记或者董事长也是副部级,如果在职位调整时不注意这些级别对等,那么任职者就会出现自己被贬的心态。

当然,在一些市场化先行的央企,曾经有过明确的禁止通过岗位进行级别对等的说法,比如华润集团就比较明显。当年我去华润一家成员企业做咨询时,曾经问过他们:你们是厅级还是处级单位?对方回答说我们华润不允许这么比较,就是某公司总经理就行了。

政府式的岗位称呼随着政企分开、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大幅度减少,但是在一些企业仍有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垄断性央企、垄断性国企比较明显。另外一种倾向是领导班子以下成员已经没有了这种岗位名称的或明或暗的对比,但是领导班子仍然没有变化。

二、苏联式叫法

新中国建国后,中国的经济呈现一边倒学习苏联的模式,这种学习不仅仅体现在计划方式、组织方式、核算方式的学习,还体现在企业名称、部门名称和岗位名称的称谓上,正可谓从里到外的学习。

苏联式岗位称谓现在遗留最明显的特征是厂长、车间主任等叫法。现在我们读俄罗斯的书籍或者文件已经很少了,但是如果我们去读俄罗斯作者或者我国作者介绍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的一些书籍,就会大量的发现原苏联的企业大部分叫“厂”。因为当时苏联工业比较发达,特别是重工产业比较发达,因此几乎所有类似的企业都按照“厂长、主任、员”的称呼。比如我们现在遗留的“质检员”的名称应该就是从苏式岗位称谓沿袭过来的,如果不按照苏式称谓可以改叫“质检岗”、“质检主管”吧。

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以致中美建交,中国企业全面导向学习欧美,特别是美国之后,中国企业中遗留的苏式岗位称呼越来越少,即便有所遗存也仅仅限于一些工厂类企业的部分岗位。

三、美式叫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此彻底抛弃了苏联模式,全面倒向学习美国模式,因此从岗位称谓上也全面学习,按照美国企业的岗位称呼似乎也显得企业更加洋气了,并且这种称谓一直沿袭到当前阶段。

美式叫法的基本特点就是“董事长、总经理、部门总经理、部长、总监、经理、主管、助理”等等当前我们耳熟能详的称谓。比如人力资源部部长或者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财务部现金主管或者财务部现金经理。当然美式叫法随着面子的问题最近一些年也有相应的发展,比如“部门总经理”的概念出现就是如此。一般来看部门经理就是称呼部长比较合适,但是似乎总经理的称谓显得级别更高、权力更大,因此部门总经理的称呼应运而生。殊不知总经理在一家企业里只有一位,如此乱叫反而让外人看起来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个人到底处在企业中的什么位置了。

对美式岗位称谓的叫法目前仍然是中国企业的一种最主要的岗位称谓特点,并且随着企业规模增大带来了各种变化,比如总监本来属于低于企业副总高于部门部长的职位,但是现在一些企业的部门部长叫部门总经理,而下面又分设招聘总监、培训总监等总监职位。随着这种趋势的增加,带来企业内岗位称谓的混乱,给外人带来越来越多的迷惑。

四、日式叫法

相对于前三种岗位称谓方式,日式叫法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日式叫法一般为“课长、社长”等等,因为我没与日式企业有过接触,因此也仅仅知道这两种岗位的名称。不过仅此可以看出日式岗位称谓相对于前几种叫法的特殊性。

目前日式岗位称谓只在日本企业、韩国企业、台湾企业流行,盖因韩国与台湾都曾经做过日本的殖民地,并且社会组织曾经被日本做过深入的改造,因此这种社会组织的显性文化特征仍顽强的保存了下来,韩国号称从政治上与日本水火不容,但是文化上的潜移默化仍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至于台湾在反陆的背景下,仍然奉日本文化为圭皋,那就自然不必说了。

需要说明的是,日式叫法仅仅存在于日本、韩国、台湾在大陆开设的企业,大陆本土企业从来拒绝这种称谓,甚少有企业按照日式岗位称谓改造自己的组织。

五、中国企业的传统称谓叫什么

那么中国古代企业是怎么设定岗位称谓的呢?很简单,你们可以去看看《大染坊》、《乔家大院》等描写清末民初的电视剧,那里面的岗位称谓基本是“东家(股东)—掌柜(总经理)—伙计(员工)—学徒(实习生)”。至于清末从洋务运动开始的现代企业建设,基本是学习欧美的企业组织模式,其岗位称谓与当前相似度很高,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作者:张宏波 中天华溥首席专家,著名管理咨询专家,组织变革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属建筑施工与房地产企业特邀战略、集团管控培训讲师,南开大学战略与集团管控兼职讲师,《企业软实力》杂志专栏作者。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

Copyright©中天华溥管理咨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6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