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不得作为负债主体,来筹资进行本区域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民生配套。正是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各级政府主导的平台类公司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起来。通过平台类企业投融资功能的发挥,代替政府行使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议及民生配套工程,这也是近20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
从地方性投融资运营平台来看,存在着两类平台主体,即省级平台类企业以及地市县级平台企业。虽然从数量来看,地市县级平台类企业占据了其中的大多数,但是从规模、体量以及发挥功能的角度出发,省级平台企业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功能,也发挥着引领省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功能。
省级平台类企业的布局根据当地主管领导的主政意识而各不相同,有的省区将大多数功能融合到少数企业身上,比如著名的重庆八大投。有的省区则倾向于建设数量多、规模受到限制的多个平台类企业,比如陕西省就在文化旅游板块不但有旅投,还有文投。
从省级平台类公司的发展质量来看,虽有大多数企业由于政策与规模的支持,目前没有遇到明显的发展瓶颈,但是反过来看省级平台公司真正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主业清晰、自我盈利的并不是很多。
一、省级平台企业的特点是政策禀赋强,资源禀赋弱
省级平台类企业的特点是政策站位水平高,政策空间大,往往承担着省内重大项目的投资、融资、运营的功能,当所在省区处于国家重点经济区域之内时,往往还会承担部分国家级项目的投资、融资以及运营的功能。这种功能性作用使省级平台公司具有较为强大的融资功能、政策空间,由于有项目后续现金流甚至政府财政收入、国家财政收入的背书,十分容易获得各方的资源支持。也就是说,由于省级平台公司所具备的重要功能,使其具有比较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而这是地市县级平台公司所无法具备的。
但是省级平台公司同样具有自己的弱点,由于各类自然资源的主体都属于城市,使省级平台公司在自然资源禀赋上往往弱于地市县级公司。土地、滩涂、森林、河流都归属于每一个城市与乡村主体,省级政府并不天然拥有这些自然资源,需要获取这些资源的使用必须要与地市县级政府协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附着于自然资源本身,因此省级平台公司无法绕过地市县政府这一个门槛。况且当省内财政资源有限,无法实现对省内重大项目的财政兑现之后,省政府也没有办法将土地、林地等自然资源作为补偿直接交给省级平台公司开发运营。
二、省级平台企业的政策禀赋限于本省内,对外省影响力小
省级平台企业虽然政策禀赋比较强,很容易获取省内甚至国家重点项目的投资、融资以及运营的机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优越的政策禀赋其实十分有限,仅仅是限制在本省内部,一旦走出本省,这种优势不但基本丧失,甚至这种身份可能成为向外发展的限制。由于各个省市都会独立发展自己的平台类企业,各个平台类公司都会争抢本省内的重点项目,所以对外省平台基本上属于一种排斥的态度,就是不欢迎区域外的企业参与本省内部的基础设施功能平台的项目建设。
这种区域向外拓展空间的自然劣势,与我们传统的企业要走出本区域,走向更大市场区域战略相悖,由于缺少了更为广阔的战略市场空间,省级平台公司就只能仅仅限于在本省内部开展资源争夺。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政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绝对的作用,市长的手比市场的手更为重要,发挥的作用更大,成为省级平台公司的重要心结,也与我们传统的市场主导的理念完全背离。
三、省级平台企业处于外部受气、内部受阻的发展局面
根据以上我们的分析,可以发现省级平台企业向外部发展空间有限,市场的手弱于市长的手,使企业向区域外部拓展战略空间举步维艰。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些省级平台公司凭借特殊的技能以及雄厚的实力走出了一条特殊的道路,比如山东高速的智能高速在科技领域处于全国领先,以及基本走出本省。比如浙江交投利用投资以及设计优势跟随央企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取得了战略空间的突破。当然还有更早的上海隧道与北京城建早已经开始全国布局,区域外发展。
在绝大多数省级平台企业外部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内部发展也并不是那么顺利,由于不掌握自然资源使很多省级平台项目无法落地,甚至在项目的建设中遇到许多阻挠,有时甚至不得不依赖于两级政府领导出面才能平息此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省级平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就这么一点赚钱的机会,你省级平台拿走了,留给地市的项目就所剩无几,或明或暗的给你制造障碍那是肯定的事情了。
正是在内外发展都遇到障碍的背景下,省级平台公司才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于市长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在诸如此此类情况反复发生之后,政府主导企业、企业无法发挥市场功能的结果就会自然的形成发展惯性。说句实话,如果无法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只凭借财政资金注入以及项目配给的发展方式,那么省级平台企业将永远无法走上自主经营的道路,也将永远受制于区域发展空间。
四、战略向下是绝大多数省级平台企业唯一的必经之路
既然战略向外的空间受阻,那么我们只有向内做好工作,这种发挥省内优势,利用省级平台的高站位,引领省内经济发展才是未来绝大多数省级平台类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刚才已经说了,省内的资源就那么有限,省级平台吃了就得让地市级平台挨饿。特别是对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更是如此,大家都在一个区域里进行存量博弈,最终谁都发展不好。
从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平衡来看,现在很多省区都处于省会独大的局面,省会城市的经济规模几乎是省内第二大城市的两倍以上,比如山西的太原、湖北的武汉、吉林的长春、河南的郑州都是如此,这种单核发展模式根本无法带动全省经济的持续增长,省内经济增长缺乏空间,每个省区的领导都希望在省内建设双核甚至多核发展模式,在这一方面南方省区明显优于北方,比如广东的广州与深圳,江苏的南京与苏州都属于双核甚至多核发展模式,甚至非省会城市的深圳与苏州已经超越了作为省会的城市广州与南京。
建立省内经济发展的两级发展甚至多级发展模式不能仅仅依赖于各地市自主的发展意愿,还需要省委省政府发挥经济引领功能。这种经济引领、产业引领功能的发挥就要依赖于省级平台类企业了。从另一方面,如果中央直属企业发挥的是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引领的功能,那么省级平台公司在省内就要发挥类似于央企在国内的经济引领功能了。这种功能的发展仍然是依赖于省级平台公司的战略高度、政策禀赋、人才优势以及对接国家政策、对接省外资源的能力。举个例子,一个地市级项目的开发需要进行大规模融资,如果这个项目由省级平台公司牵头与各个金融机构对接,以省政府的政策规划做背书,肯定要比一个地市级平台公司单打独斗要强很多。
作为省级平台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这个平台是全省的平台,而不仅仅是省会城市的平台,要勇于走出省会城市,不仅仅在省会城市做文章,还要为其他地市级城市甚至县级城市的发展做贡献。这种战略向下的方式不仅仅要关注地市县级城市的发展与产业引领,还要重视与当地平台公司的合作,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将财政税收等留在当地,这样在地方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税收的背景下,就不会受到地市县级政府的阻碍了。
而在外部,省级平台公司要发挥自己站位高的优势,发挥自己省内产业整合与产业带动的优势,建立与省外资源的对接与沟通,包括金融资源、智力资源、产业资源等等等等,把这些资源与地市县级的土地资源、政府资源有效对接起来,我们处于中间枢纽的位置,这样就能将我们的战略空间做起来。
作者:张宏波 中天华溥首席专家,著名管理咨询专家,组织变革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属建筑施工与房地产企业特邀战略、集团管控培训讲师,南开大学战略与集团管控兼职讲师,《企业软实力》杂志专栏作者。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