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可能,也许很多人都会想成为“风口上的猪”吧——研究产业,提前布局,只等风来,然后钵满盆满。后来又有人调侃说,风停了,摔死的都是猪。然而,除了品类眼花缭乱,雷布斯所布局的产业、所推出的产品,并没有所谓“风口”的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名咨询顾问,关于产业布局,应该给企业怎样的建议或忠告呢?思前想后,大概就是“弱化产业研究,拥抱布局逻辑”吧。
1、弱化产业研究
蓝海多数时候是个伪命题。一方面,多数人并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天资或者运气;另一方面,如果只是给企业应该与众不同的忠告,那“蓝海”无非是经典差异化战略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研究的重心不应偏离。在多数人的严重,规模大、利润高、前景好的产业应该优选,这很好理解,以规模大为例——只有大行业才有孕育大企业的土壤。但实践中,没有必要纠结于规模到底有多大、利润到底有多高之类的问题——只要知道(1)其规模足够大、(2)产业没有进入衰退阶段、(3)属于政策绝对不会禁止的行业即可。借用时下特热的任老总的话“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来说,倒也有些贴切。
研究的初衷与其说是为了发现蓝海,不如说是为了识别产业的规律。规律理解不透,对企业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以国有文化旅游企业的产业布局为例,旅行社是文旅的关键价值链,起到引流作用,优先配置资源发展旅行社应该是理所当然。经过研究,除成都文旅集团、重庆旅投集团外,我们并没有发现能将旅行社业务做得有声有色的国有文旅企业。
2、拥抱布局逻辑
基本逻辑:相关的比不相关的要好,但这不是金科玉律。一体化和多元化是两种布局的基本思路。(1)纵向一体化,逻辑上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注:需注意企业边界,与过犹不及一个道理);(2)横向一体化可以提升市场地位、有助于发挥规模效应;(3)相关多元化可以转移、共享企业核心资源,发挥资源活力,打开企业的战略生存空间;(4)至于无关多元化,既然不能与现有资源共振,则瞄准“蓝海”、或形成持续增长阶梯为上策。
以笔者早年所从事服务的某企业产业布局的思考逻辑为例。该企业业务单一,主营业务为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其在已建公路开始产生强大现金流,路网越建越密(影响新项目的收益预期)、新业务尚未涌现,如何布局产业呢?基于“高速公路不是夕阳产业”、“相关的比不相关的要好”的逻辑,提出了三个发展方向。
方向一,强化主营。积极关注地区、以及更广区域范围内高速公路新建、转让的项目,以继续强化在高速公路领域中的行业地位。
方向二,沿着产业链资源寻找新的规模增长点。高速公路BOT为主价值链,体量较大的产业链环节为建设和运营,而养护、服务区经营(餐饮、油品、超市)、勘察设计、监理、检测、施工等产业链环节的体量较小,且不是能力所在。
方向三,沿着能力寻找新的规模增长点。高速公路企业优势明显的能力与资源有现金奶牛(高速公路通行费)、两类关系资源、工程管理能力——高端酒店、政策性住宅、市政或为考虑方向。
当然,比如安徽高速集团进入客运业、楚天高速进入制造业,则是无关多元化的布局逻辑了。
作者:刘伟峰 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任中天华溥管理咨询集团副总裁,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股份公司董事,包头市筑诚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发展顾问、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外聘管理顾问。专注于战略与管控、人力与组织、资本运作等管理知识的研究和传播,累计服务客户数十家,行业涉及文化旅游、市政工程、电子商务、机械制造、金属冶金等。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