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布局的模式大致离不开专业化、一体化和多元化等三类。
一、专业化:危机意识+学习曲线+心智占位
也许是企业家不喜欢、也许是机会太多、也许是投资人的压力、也许是民族文化使然,现在很少看到真正专业化的企业了——就说空调专业户格力,也忍不住做了手机,还要造芯片。
从职业角度,我也不喜欢专业化。总觉得专业化会压制企业的战略生存空间,有时候甚至觉得专业化的布局不够高大上。可惜无论喜欢不喜欢,企业都必须欣赏专业化——因为专业化,学习曲线(注:波士顿咨询提出了概念,有其特定的成立背景)才可以越画越美;因为专业化,企业不得不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企业所选择的市场,容量够不够大?大市场才有可能有大企业,然而,大市场总是那么耀眼、令无数英雄竞折腰;小市场,占据了全部的份额又如何?
从个人情感角度,专业化才能创造独特体验。姜文电影《一步之遥》里面有个经典桥段:意大利的葛施里妮小姐来到上海,想吃王婆刀鱼面,也许要的真的只是那五米内出锅的“锅气”。独一无二、精致、精细、old……这(占位心智-定位)也许是专业化的真正力量——通过专业化伴生的印象攫取最持久的超额利润。
二、一体化:协同经济+霸权经济
一体化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横向一体化(同业)是一体化的两种基本模式,其背后有两个典型逻辑和一个效率边界。
两个典型逻辑就是协同经济和霸权经济。提到协同经济,彼此拈花一笑(此处特指内部交易对成本和效率的正影响);说到霸权经济,着实有点费解——但这确实是一体化布局的精要之处。一方面,控制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比如三大铁矿石巨头——自然就有了定价权;另一方面,不是新鲜的事,就是老祖宗说的这个场子我“包圆”了,在这的玩家得听话。
一个企业活动的效率边界。制度经济学的鼻祖科斯老师说,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费解但好理解——一样活儿,自己干的成本与效率与交给市场干的成本和效率比比就行了。实践中经常听到的说法是,为了质量的可靠性,我们的东西,除了钱是不是我们印的,其他都是内部完成的——这实在是把制度安排、交易结构与管理混为一谈了。
三、多元化:宏观红利+相逢一笑
相关多元化跟一体化有异曲同工的意思,这里谈的是无关多元化(当然,万事互联,把无关多元化抽象一下,投入的基本要素总是相同的——这就成了投资型企业)。
网上有这样一个命题很有意思——假如让你10万块回到90年去投资,一挥30年,你的投资顺序是什么?估计多数人的答案不会是坚守一项业务——这大概就是宏观红利的最佳注脚吧。
一次跟以朋友闲聊,谈到多元化战略的动因。他说,道理上太多,比如拓宽战略生存空间、熨平现金流的风险等等,实践中多元化要成功往往基于某个特定的机会。成于偶然性,是个“文眼”,于是有了本文——朋友茶室中闲谈的一个项目是机会,一次抵押借款收回来的烂尾楼也是机会。相逢一笑,多元化也许就来了。
作者简介:刘伟峰先生
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任中天华溥管理咨询集团副总裁,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股份公司董事、包头市筑诚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发展顾问、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外聘管理顾问。专注于战略与管控、人力与组织、资本运作等管理知识的研究和传播,累计服务客户数十家,行业涉及文化旅游、市政工程、电子商务、机械制造、金属冶金等。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