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技术型企业如何构建产品研发体系文章中介绍了产品研发系统产品战略管理重塑、产品组织体系重塑、产品开发流程重塑,本文将为您介绍产品开发中如何构建项目管理体系。
一.产品开发项目管理
(一)产品开发团队
产品开发项目团队是对产品开发项目全流程、全要素负责的项目团队,全流程、全要素的项目管理指从客户需求到客户交付,端到端的以产出为核心,各资源配合面向交付业务和交付的项目管理,而不是而回过程、面向部门或面向领导的项目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从需求到交付统一的全程管理;
(2) 有一个总项目负责人全程负责,同时有一个技术负责人负责全过程的技术和质量管理;
(3) 涉及项目的所有要素以强矩阵和弱矩阵的方式参与,并有绩效管理;
(4) 研发与销售及市场和采购、生产、中试等为产出统一服务。
产品开发项目典型项目团队结构图
(二)产品开发计划管理
产品开发涉及上千个活动和公司高管、项目经理、研发人员,如果是厚厚的一本计划,既不能很好的监控,让高层领导关注关键点,又无法让研发人员按计划执行。企业通过建立三级计划体系,可以让高层领导通过一张纸就知道项目进度和计划,让研发人员对自己的计划了解和知道如何落地。
项目三级计划与三级流程关系图
项目一级计划:整个产品开发项目全流程的总体计划,取开发项目WBS(工作分解结构)一级和重要二级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各大阶段、关键节点及重要步骤;此计划主要用于向上对领导进行汇报,明确项目总体进展情况,以及协同项目部门的投入。
项目二级计划:取产品开发项目WBS二级及重要三级内容,项目二级计划主要用来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用来识别项目关键路径。
项目三级计划:取产品开发项目WBS三级及重要四级内容,项目三级计划是指导员工具体工作的计划,项目三级计划要求分解到个人独立完成、工作量不超过40个小时、有明确输出件及评价要输的活动。
(三)产品开发绩效管理
产品开发的考核分为产品开发项目考核和产品开发人员考核,产品开发项目考核一般等同于项目经理考核。项目经理考核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其考核结果对项目成员的考核也有影响。项目成员考核可通过强制分布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考核通常包括六个方面,即:项目交付指标、项目财务指标、项目共项指标、项目被共享指标、项目团队能力建设指标、项目经理能力提升指标。
项目经理对项目团队成员考核通常包括五个方面,即:工作规范程度、是否出现重大质量事故、项目工作计划完成率、交付一次评审通过率、阶段预算完成率。
(四)产品开发财务管理
在产品开发团队中,主要成员是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人员,对财务活动不关注,认为财务只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往往不注重产品的成本,确实提前进行产品定价分析,导致新产品一上市就收到很大的价格压力,甚至不得不为了降低成本而重新设计。产品的成败也不以财务指标评价作为核算依据,不考虑何时实现盈利,何时实现累计盈利。因此财务应及早进入产品开发的流程,财务活动要贯穿到企业愿景、使命、产品规划、产品开发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尤其要将技术指标和财务指标衔接起来。
产品开发中的财务及成本分析活动
(五)产品开发质量管理
企业通常将产品的质量管理理解为产品问题管理和零缺陷管理,事前不做大量的质量工作和预防,事后花大量时间完善产品质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系统职能体系角度考虑问题,不是从设计中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角度考虑问题。企业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中应遵循以下六个要素。
要素一:一个流程
不要将质量管理与产品开发流程孤立,而应该在产品开发流程中设计技术评审点,同时将测试和验证作为独立阶段,对于基于货架的产品开发,在产品开发中前期,将选择货架中公共模块作为一项关键活动,以保障质量的活动很好地衔接到产品开发中。
要素二:两个原则
(1) 业务决策评审与技术与质量评审分离,设立高级别的主审人,同时对主审人绩效考核以保证质量;
(2) 建立产品货架,必须保证成熟模块占一定比例。
要素三:三个职位
(1)系统级工程师:对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负责;
(2)主审人:对方案的评审负责;
(3)PQA工程师:对方案执行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负责。
要素四:四个分离
为保证产品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企业在产品开发中应该实施以下四个分离
(1) 规划与系统设计分离
(2) 设计与实现分离
(3) 实现与测试分离
(4) 测试与验证分离
要素五:五种手段
企业质量管理不仅仅是零缺陷管理,还应包括其他四类管理,即:规划与货架管理、评审、测试与验证、任职资格管理。
要素六:六个评审
在产品开发中,应设立六个评审点,以此来保证产品开发的品质,只有通过评审点后才能往下进行。
质量管理的六个评审点
本期专家:张乾惠老师
中天华溥管理咨询公司项目经理,拥有4年企业实践经验,2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曾服务的客户包括但不限于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湖北华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