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历史剧《大秦帝国》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其中不乏批评讨伐之声。许多人认为在当今的民主社会应该更多关注每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而不应过分放大古代帝王的征服与功绩,并且指出秦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实在是自作孽不可活。
但是我觉得评价历史人物还是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用当代人的价值观去衡量一个历史人物,总有一些事后诸葛亮的感觉,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等等观点加到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身上,总是令我们感到不公平。我们读史学史是为了对自身有所警示,而不是为了用现在的价值观去批评某个历史人物,因为不管你是否同意他,他一直会在那里,从来也不会改变。
在谈到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史学家以及吃瓜群众将其认定为暴政导致,这其中主要的源头莫过于汉初贾谊的《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文章最后一句点出了秦朝灭亡的最终原因:仁政不施导致攻守势异。
但是从我的历史观点来看,秦朝并非亡于暴政,而是亡于急速兼并之后未能作出有效的整合,在遇到整合难题时又未能作出迅速有效的应对,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
1.如果说秦国所施为暴政,何以能够富国强兵,并吞六合
在秦国尚未统一天下之前很久,秦国只不过是一个边陲之地,西面、北面、南面都是野蛮不开化的戎狄之地,东边以崤函为险与山东六国远远隔离。可以说,由于地处边陲、民风野蛮,那时的秦国属于末流国家,山东六国甚至以与秦国并称七雄为耻。但是,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公元前359年孝公与商鞅的联合变法一下使秦国的国力迅速提升,一跃成为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从此也打下了秦国横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基础。
虽然孝公死后,商鞅由于触动了贵族的利益而身受车裂之邢,但是商鞅变法的成果却保留了下来。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秦国国力不断增强,山东六国的有识之士闲聚咸阳、积极为秦国的统一行动出谋划策,甚至直接推动了秦国兼并六国的战争。可以说,灭亡六国的其实并不全是秦国本地人,而大多数来自山东六国的优秀人才亲自灭亡了自己的国家。相比秦国变法的成功,比秦国变法更早的魏国李悝变法和楚国吴起变法却因为种种阻挠都中途夭折,从而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实力。
可以说,正是商鞅这次变法对秦朝最终统一全国起到了最终的推动作用,也奠定了未来秦国乃至秦朝的政治统治制度基础。在这一层面来说,秦朝的制度应该不属于暴政,如果一个在暴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能够在百年以上的基础之上仍然能够屹立不倒,并且成功的干掉了之前比他更强大的国家,那么只能说明其他国家的制度更加暴戾,在同一时代进行比较具有更广泛的历史借鉴意义。
并且,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迅速提升、底层人士获得了社会上升通道,稳定了社会秩序,在奖励军功的基础上秦国战斗力迅速增强,统一度量衡,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重要举措,如果说这是暴政,那么何以山东那些所谓的仁义之国反而从强盛走向衰弱,最终被一个暴政国家所灭亡。
2.秦国与秦朝前后政策并未作出重大调整,何以能称秦朝为暴政
在秦国不断吞并六国的过程中,随之对被吞并的国家进行整合,直至六国彻底灭亡,秦朝也得以将自己之前的制度能够完整移植到新吞并的六国领土之上。从我们现在的记录来看,在基本的政策点上,统一后的秦朝政策与统一前的秦国政策并无重大变动,并且根据领土范围的扩大还做了相应的调整。如果说秦国政策带来了秦国的崛起,不能称之为暴政,那么继承旧秦之制的秦朝政策何以称为暴政。
在秦朝统一后,在新吞并的领土上,秦国主要是将原本在关中实行的政策逐步推广到整个帝国而已,从总体来看,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调整,从而形成了对新帝国的整体管控措施:
a.政治管控:废分封、行郡县。在政治体制上打破了六国旧有的统治模式,而由中央向地方委派官员的大一统政治模式。
b.经济管控:统一度量衡、货币。将在秦国实行的度量衡、圆形方孔钱推广到全国使用,从而取缔了旧六国的原有规定。
c.军事管控:建立由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驿道、建立驿站制度,调整全国的军事组织,从事对六国旧贵族实行监控,以防谋反。
d.文化管控: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在全国文化一统的情况下,禁止散布六国旧贵族恢复六国的讨论与策动。
在以上制度中,秦国早在统一六国之前就已实行,不过实行范围仅仅限于关中一地而已,而从内容来看,秦朝制度与秦国制度并无根本变化,甚至算不得有些许创新。因之,在秦国能够富国强兵的制度,何以在推行到全国范围内就被冠以暴政的名头,这从逻辑上并不通顺。
3.何以同一套制度能够帮助秦国一统六合,却以暴政的恶名导致秦朝迅速崩溃
从制度本身来分析,我们并不能从逻辑上得出秦朝亡于暴政的结论,那么我们再看一看导致秦朝灭亡的运动与人物。
从根本来看,掀起秦末暴乱、并导致秦朝灭亡的主体是山东六国。这些人物在初时都是由六国旧贵族组织并号召起来的,即便是最初纯粹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之所以能够坚持如此之久、影响范围之广,也是因为六国旧人利用这次起义各自组建自己的军队,从而阻碍了秦朝迅速消灭起义者的目的。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六国贵族群起响应、相互依托,秦朝将很快平复这场实力有限、准备不足的农民起义战争。
从这一方面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秦末起义应该看为六国旧贵族联合起来反抗秦朝统治的运动,意在恢复东周旧制,夺回自己原有的政治地位。在贵族与贵族之间、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产生的斗争,从而导致秦朝的崩溃,并不能确认为是由于秦朝的暴政,而是由于被征服者对征服者的反抗运动。而这其中最令人能够总结出来的,是由于秦朝在一统六合后,并没能很好的整合新兼并的领土,在统一过程如此之短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会带来被兼并地区的抵抗运动。
4.秦朝非亡于暴政,而亡于兼并六国后的整合政策
如果现代一家企业集团新兼并了一个企业,必然会通过组织、财务、业务、人力、文化等方面对被并购企业做出迅速整合,以期被并购企业能够迅速纳入到集团整体的运营中。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并购整合恰恰是集团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许多企业集团恰好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完成整合,或者是不能很好的发挥集团整体效能、或者直接导致被并购企业拖垮整个集团,带来集团整体的崩溃。当年香港路劲地产乘孙宏斌之危兼并了顺驰地产,就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着顺驰旧将反对路劲管理层入驻顺驰办公室的事情,导致直至目前,路劲并购顺驰的效果依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
秦国吞并六国后,六国原有统治者怨恨秦国的吞并,不断的在旧有统治区域为秦朝政策的推行制造障碍,并利用类似于农民暴动等时机伺机反扑。这在客观上阻碍了秦朝迅速整合兼并领土的目的,同时也迫使秦朝统治者不断利用暴力手段去镇压六国旧土上的暴力反抗。只是在此时看来,六国旧土上的反抗到底是由于底层人民反抗暴政还是由于上层贵族争夺利益,变得那么扑朔迷离了。
秦国兼并六国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完成的,在那样的一个通信、交通的落后条件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范围之大的整合势必存在极大困难,由于文化、语言、经济、交通、信息等差异与利益的纠葛纠缠在一起,那么被兼并地区反抗外来的统治者成为一种必然。虽然我们现在将战国七雄都作为中国领土,但是在那时每个国家都是独立的政治实体,被其他国家兼并等于灭国,其在人们心中感情无异于日本侵华战争在中国人心中的痛一样。因此,即便秦国施行的是仁政而不是暴政,六国旧民依然会奋起反抗,推翻秦朝统治。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秦朝灭亡完全是由于兼并速度过快,没有一个充分的时间来消化新兼并土地,从而未能解决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至于秦朝亡于暴政,我们基本上难以找到合理的证据。
5.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们现在许多社会学者在评价类似于秦始皇等历史人物时,喜欢用现代的语言与思维来思考,其实这是不对的,在民主、民权、自由等价值观尚未出世之前,如果我们以华盛顿的标准来要求秦始皇,未免有一些后知后觉的苛刻。
秦朝实行的是一种相对较严格的军事管理体制,能够保证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在短时间内迅速富强,在那一时代保护自己的国家免遭别国侵略、并且为本国人民争夺财富与生存空间,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帝王。秦国当时所处环境之恶劣,迫使秦国必须更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措施,才能成功的实现弯道超车。
在现代企业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弱小的华为面对通信领域的七国八制,在企业中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在重奖重罚的基础上,迅速缔造了华为帝国,不仅将西方竞争者轰出了中国市场,还成功的打入了西方国家的通信市场,这其中华为人所付出艰辛的绝对不是我们外人所能想像的。
我们赞美华为、崇拜任正非,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华为的政策与当年秦国政策恰有相似之处,我们有没有想到现在的任正非与当年的秦嬴政在气质上也有相通之处。那么果真如此,为什么我们心中能够装得下一个任正非,而装不下一个秦始皇呢?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