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代,齐国本是一个海边的小国,姜太公初封时地不过方圆百里,而且很多是不适合粮食生长的盐碱地,粮食生产和人口都不多。齐国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东方的超强,与管仲的粮食战略有很大关系。
当时齐国的邻居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平常织绨,绨是一种丝线做“经”,棉线做“纬”织成的纺织品,管仲劝齐桓公穿绨料衣服,并下令大臣们都服绨。上行下效,齐国的老百姓一时间全都穿绨料衣服。齐国绨的价格大涨,管仲还特意对鲁、梁二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吸引得鲁、梁二国的老百姓都把绨运到齐国卖高价,而获取利润。鲁、梁二国财政收入大涨。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就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一年后,鲁、梁的老百姓几乎全部出动,忙着织绨运绨,从而放弃了农业生产。时机成熟以后,管仲又劝齐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让百姓再穿绨,并“闭关,毋与鲁、梁通使”,十个月后,“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即使两国国君急令百姓返农,也为时已晚,粮食不可能在短期内产出。于是,鲁、梁谷价腾飞,鲁、梁的百姓从齐国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的粮价每石才十钱。三年后,鲁、梁的国君不得不归顺齐国了。
2.这是中国战国时代一个著名的“釜底抽薪”的战例,古为今用,这种战例在当今的国际关系战略中也屡有应用,并且屡试不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借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之机,台湾的相关制造产业在大陆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不断来内地投资设厂。在内地廉价土地、劳动力的支持下,台湾制造产业获得了第二次腾飞的机会。由于在内地能够很容易的获取这种廉价资源,使得台湾岛内的生产制造基地显得极不经济,失去了比较竞争优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与国民党台湾达成了政治共识,力图在搁置政治争议的条件下,形成两岸的经济互动。这种经济互动的基本原则是两岸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大陆将作为台湾企业有力的生产基地,继续为台资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对低廉的土地劳动力供给,鼓励台湾本岛开发金融、旅游、服务等高端产业,从而形成两岸经济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这种局面经过国民党两届执政,在国共两党共同的支持下,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局面,大陆源源不断的将游客送入岛内,鼓励台湾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产业,带来了台湾旅游经济欣欣向荣的局面。而此时台湾岛已经基本失去了生产基地的功能,具体表现就是岛内已经失去了相关的配套产业,特别是已经不具备充足合格的产业工人群体,而这两点对于生产制造产业而言都是致命的,非短时间内能够弥补。可以说恰在此时,大陆已经紧紧扼住了岛内经济的咽喉。
自从民进党上台以后,台湾对大陆采取了敌视政策,大陆在经济上套在台湾咽喉的绳索已经可以随时收紧,具体做法就是限制大陆人民进岛旅游,从而一举破坏了岛内经济的根基。而在内地一方,政府尽可以随时取消对台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使台资企业之前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从而也影响岛外向岛内经济驰援的能力。由于大陆多年来对台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台资企业已经将大部分的产业转移至内地,风险分散的能力严重不足,这更加重了岛内经济的衰退速度。
最近台湾岛内经济出现了严重状况,也令蔡英文无所适从,这也正是大陆多年来实行“釜底抽薪”计策的收官之战,预计如果台岛继续执行分离政策,大陆可以随时收紧这根经济绳索。
3.其实釜底抽薪这项计谋在国际关系中运用良久,而且作为此计的发明者中国也曾深受其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计划研制自己的大飞机,经过将近十年的准备,图纸都已经出来了,只等上马生产。这时美国不愿中国自己具备大飞机生产制造能力,于是通过当时的麦道飞机与中国谈判,说可以由麦道支持中国大飞机生产的技术,中国大可不必自行从头设计,因为那样成本和风险都会更高。此时恰逢在中美关系处于蜜月期,中国似乎看到了此中捷径,立即停止了国产大飞机的研发设计,而改与麦道合作。
但是在中国大飞机制造产业自废武功之后,麦道却在提供相关技术时不断的制造障碍,致使中国的大飞机产业一直踟蹰不前,没有进入到最后的生产阶段。到后来麦道被波音收购,当年与中国签订合作协议的主体消失,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直到2008年中国重启大飞机制造产业,许多当年的老专家对此事仍然痛心疾首,若没有麦道当年的“釜底抽薪”之计,中国自行研发生产的大飞机恐怕此时早已翱翔在七大洲四大洋的上空了。
4.另一件著名的釜底抽薪战例就是“美国—韩国牛肉事件”,当年美国牛肉在韩国贸易保护的政策下,始终难以大规模的打入韩国市场。因此美国就采取不正常的低价措施降低在韩国销售质优价低的美国进口牛肉,同时煽动韩国民众向政府施压。在民众要求低价牛肉的怒潮中与美国的抗议下,政府迫于内外压力放开了对美国牛肉的贸易管制措施,美国的低价优质牛肉得以潮涌进韩国市场。在成本质量的压力下,韩国本土牛肉产业迅速遭到了灭顶之灾,悉数倒闭或者被美资企业收购。在打完这场漂亮的贸易战后,美国牛肉在韩国逐步提价,最后达到了一种恐怖的高度,致使吃烤肉已经成为韩国普通人民一种比较奢侈的消费。而这恰恰是美国又一例成功的“釜底抽薪”战例。
“釜底抽薪”意在令对手将身家性命压在一个产业身上,而这一产业的命门又恰恰掌握在我方手中,待这种局面一旦形成之后,就可对这一命门痛下杀手,迫使其不得不束手就范。“釜底抽薪”的关键是要在前期将对手的资源吸引到我方的阵地中,在这一过程中我方一定会损失一定的经济甚至政治利益,只有舍此才能分散敌方的警惕性,从而为最终打好“抽薪”的收官之战做好坚实的铺垫。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