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观点

中国国际战略态势恶劣的深层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宏波来源:华溥咨询时间:2016-03-22

 摁下葫芦起了瓢,如果非用一句话来简单表达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战略态势,那么这一句也许就是最恰当的。非常明显,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战略态势已经相当严峻,中国周边国家除了极少数例外,基本上都在某种程度、以某种形式对中国提出了一定的战略挑战,在给中国带来军事安全隐患的同时,也极大的牵扯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军方鹰派代表戴旭上将用“C型包围”来描述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战略形势一点也不为过。从朝鲜半岛开始,韩国、日本、台湾、菲律宾、中南半岛、印度、阿富汗,目前除了北部的俄罗斯与东北部的朝鲜,中国目前已经被这些对中国怀有敌意的美国盟友团团包围,这形成的大大“C型符号”,如果一旦美国成功颠覆朝鲜政权、搞垮俄罗斯,那么就将对中国的包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出现这两种局面的可能性都是非常之大。

在与此同时,国内一些质疑提出中国对周边国家一直在从军事、政治以及经济上予以支持,但是多年的付出并未能换来友好的态度,反而不断的培养出了对华敌对势力,一旦政治翻身、经济增强,那么反过头来就将枪口调转指向中国。在谴责这些白眼狼的同时,我们也要深深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未来中国战略态势的改观应该从哪方面着手。

远交近攻思维是当前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军事思想就是“远交近攻”,主要思路就是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在春秋时期,由于晋文公当年逃难时郑国国君对他很不礼貌,而且郑国还经常充当晋国争雄的主要对手楚国的走狗,所以晋文公就联络秦穆公一起攻打郑国。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都城久攻不下,郑国大臣烛之武趁夜出城来拜见秦穆公。他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我们郑国,以我们郑国的实力迟早都会完蛋。但是,如果郑国完蛋对你有利,我们死在你手上也就罢了,问题是,郑国和秦国根本不接壤,你灭了我,你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得到好处的只是晋国,你损耗自己的实力,为别的国家打地盘,这是何苦呢?”

秦穆公听完这番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跟郑国人签订了盟约,还留下三员将领帮着郑国守卫疆土,连招呼都没和晋文公打就撤军了。这也是“远交近攻”的核心思想,后来秦国就是成功的运用这种策略,逐一的平定了东方六国,形成了统一的大帝国。

那么回到我们当前的状态,目前中国周边国家大多与中国交恶,即便在依赖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政治与军事上又同时钳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形成了非常不正常的状态。反而从远处来看,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反而尚可,如若不是非拉兄弟伸出援手,那么中国在国际上的外交工作将呈现出更难的局面。为何中国对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都提供了巨额的无私援助,而亚洲国家反而对中国虎视眈眈呢?其中正弥漫着“远交近攻”的反向战略思维。

在亚洲的周边国家中,都会利用这种战略思维模式来模拟中国的国际战略,他们认为,如果遵循着“远交近攻”的国际战略,中国未来的发展肯定会利用对周边国家的蚕食与鲸吞来实现,就像当年美国对墨西哥一样。虽然当前以军事手段夺取领土的方式基本不会重演,但是中国完全可以利用文化与经济的渗透最终取得对周边国家的控制。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中国同源、东南亚还有相当数量的华人在当地经济中占有核心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文化的对外侵略并非不可能,在军事力量不断强化的当今时代,这种忧虑变成威胁就显得顺理成章。1949年中国建国后,毛泽东主导的对世界的革命输出应该在老一辈人当中仍然记忆犹新。

我们来看一看越南对中国的态度就可管窥一斑,在抗法援越、抗美援越之后,越南人迅疾与中国开展了中越战争,而此时的靠山恰恰是与越南隔着中国广阔大地的前苏联。在苏联解体、俄罗斯实力无暇南顾之时,越南与美国放下偏见,迅速结成同盟开始对付中国,不断在陆路与海陆给中国制造麻烦,成为当前中国南海问题的主要对手。应该说越南的这种战略思维正是“远交近攻”的经典发挥,倚仗与自己领土不接壤的美国与俄罗斯对抗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中国的战略进攻,而当前苏联解体越南失去了这一战略支点之后,迅速与美国和解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而事实也验证了越南战略的正确,三个大国中,美国和俄罗斯由于所处区域原因均未在南海方面与发生越南冲突,而中国在南沙、西沙群岛与越南的几次冲突也使越南坚定了自己的战略思路。

另一个重大威胁印度也是如此,由于所处的印度洋远离全球热点地区,印度在国际安全方面具有中国少有的优势,但是在印度看来唯一的威胁来自于中国。由于保护海上贸易以及对资源能源的渴求,中国扩大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将成为基本战略思路,而这在印度眼中不可避免的会威胁到印度的大国地位,因此,采取限制中国的战略对于印度是合理的选择。

纵观中国周边对中国尚算友好的国家也只有俄罗斯、巴基斯坦、朝鲜以及伊朗,而之所以这些国家对中国没有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完全是各有苦衷。俄罗斯自从苏联解体以后经济局面江河日下,在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没有完全解除美国对其威胁,如果完全依赖一己之力来对抗美欧联合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需要寻找中国这一强援作为战略支撑。巴基斯坦多年来一直与印度处于紧张的战略对峙状态,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恐怕早已崩溃,换句话说,同样作为相邻大国,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威胁要大大高于中国,因此巴基斯坦选择了中国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朝鲜由于半岛局势的对抗使得朝鲜的战略倾斜只能投向中俄,虽然中国在朝鲜战争中作为主力帮助金氏王朝得以立足,但是在战争结束后朝鲜似乎并不领情,而是将主要的战略倾斜投到了前苏联的怀抱。只是在苏联解体无暇东顾以后,朝鲜才不得不向中国弯下身躯,从这方面来看,朝鲜在相邻的中国与苏联两大国之间,首先选择了苏联而非中国。伊朗的情况有些特殊,其与中国关系保持良好是出于作为波斯民族与周边阿拉伯民族长期处于战略对峙的态势,这种战略对峙在长时期内难以调和,为了避免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才选择与中国交好。

除以上四个国家之外,中国周边国家基本上对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国际战略,而但从每个国家个体来看,即便算上日本,也难以真正对中国造成战略威胁,因此很难相信他们有胆量对中国采取独立的战略行动。而之所以造成中国当前周边情况顾此失彼的状态,均因为这些国家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支援美国。美国通过为中国周边国家提供各种援助以及安全保证,驱使这些国家与中国形成对抗的状态,在中国周边海域与中国形成蚕食状态,即便海域与中国不接壤的印度也迫不及待的对南海问题表态并派遣军舰进入,均是为了缓解印度在陆路以及印度洋受到中国的战略压力。

对这些国家而言,美国虽然霸道与不讲理,但是因为距离远东较远,陆路不接、海域不连,无法对这些国家的国土造成现实的直接威胁。而中国则不同,虽然中国一直对外宣称不称霸、不侵略、共同发展等多边共赢模式,但是在别人眼里也许会被看成是军事侵略代之以经济侵略以及文化侵略,在人同种、文同源的现实情况下,中国完全可以在经济壮大的同时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同化周边国家,到时候到底是中国的越南还是越南的中国已经无法说清,其实,俄罗斯对中国参与西伯利亚大开发一直心存疑虑皆源于此。

因此,远交近攻成为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采取的基本战略便成为首选,而这背后无不隐现美国支持的身影,随着美国经济疲态尽显,美国更是直接走向前台叫嚣,极大的干扰了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战略。从这一点看,如何遏制美国对中国周边国家的支持就成为未来中国国际战略的主要着重点,而可以想见,一旦美国势力从远东地区撤出,中国周边不利的战略形势将迅速扭转,难以想象哪个周边小国还有胆量与中国单独过招、一决高下。

围魏救赵是扭转中国战略态势的根本方式

根据以上分析,将美国的力量调离远东地区,让美国无法对中国周边小国形成力量支撑,然后对周边国家实行各个击破的方式,是中国未来国际战略的首选,而这一战略中的关键点可以表述为“围魏救赵”。

在公元前354年的战国时代,魏国派大将庞涓率兵攻打赵国,妄图灭亡赵国,随着战争的进行,魏军长驱直入很快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灭亡指日可待。在这危急时刻,赵国国君派人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出田忌与孙膑去救援赵国。在救援赵国之前,大将和军师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田忌的意见是火速前往邯郸解围,孙膑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邯郸距离齐国较远、离魏国较近,如果我们千里奔袭、魏军以逸待劳,难以取胜。而此次魏国一心灭掉赵国,军队主力必定倾巢而出,如此造成国都空虚,我们不如乘虚率兵直扑魏都大梁,如此一来魏军主力必定会放弃攻打邯郸、回师自救,这样不但可解邯郸之围,达到救赵目的,还可趁魏军长途跋涉之时予以截击。后来的战争进程正如孙膑所料,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留下了“围魏救赵”的千古名计。

“围魏救赵”之计的核心在于攻敌所必守、攻敌所必救,通过转移敌方主力的注意力来缓解我方的战略压力,从而实现战略态势的扭转。“围魏救赵”另一战略获益在于救援时不与敌人形成直接的正面对抗、避免被对方围点打援、从而最小化我方的力量损耗。那么我国对于美国的战略对抗用“围魏救赵”来解释可以从三个方向来发力。

第一是东欧方向。欧洲历来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只是在苏联解体、俄罗斯实力大损的情况下,美国才放心大胆的将军事力量转移到其他地方。但俄罗斯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便经济乏力,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以及俄罗斯民族的扩张本性仍使欧美无法掉以轻心。从根本来说,二战以后美国对欧洲推行安全保证已经在军事上阉割了欧洲,如果不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一旦俄罗斯发力,单凭欧洲一己之力难以匹敌。但由于欧洲经济体的重要性以及欧洲在欧亚大陆的战略位置,美国不可能对欧洲面临的军事威胁无动于衷,一旦俄罗斯在此处发力,则必然令美国抽刀回马、救援欧洲,从而将美国的战略中心重新从亚太转移到欧洲。因此,中国围魏救赵的第一战略核心是迫使俄罗斯在欧洲方向施加军事压力,令美国在全球军事部署上首尾不能兼顾,从而顺利打破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政治封锁。2013年俄罗斯与乌克兰挑起克里米亚危机令欧洲重新成为美国的战略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中国在东海南海的战略压力皆源于此。

第二是海湾方向。海湾地区是全球能源提供的核心区域,也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核心位置,集结了美军大量的力量、牵扯了美国巨大的外交注意力。海湾地区除能源供给的重要性外,还因为其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或者说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地理位置为愈发重要,美国连续20多年在此处挑起多次战争均着眼于此,目的就是为了顺利控制海湾地区丰富的能源与地缘位置。虽然海湾地区目前局势很乱,但是均在美国控制之中,换句话说,美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来决定海湾地区的治乱循环。可以想见,一旦某大国强力插手海湾地区事务,定会给美国在区域内带来巨大的战略压力,从而在事实上缓解亚太地区的战略压力。应该说美国911事件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将美军注意力转移到海湾地区,从而让中国意外获得了另一个十年的和平发展周期,否则,中国目前面临的战略压力在十年前就该已经显现。

第三是拉美地区。拉美地区是美国的后花园,也被美国看成是自己既定的战略核心区域,绝对不容他人染指。门罗主义确定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就向外界宣告了美国绝对不允许他人干涉美洲事务,否则美国将强力反击。事实上,上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搞出的古巴导弹危机确实将美国吓出一身冷汗,也是苏联尝试将战略焦点引向美国后花园的一种尝试。可以想见,一旦某个大国在拉美地区发力,利用经济援助、文化演变的方式成功策动拉美地区对美国的敌对,必会大大影响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布局。而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墨西哥、古巴、哥伦比亚等中美洲国家在历史上都曾被美国蚕食鲸吞,如果在拉美地区发出调查问卷,确实会有80%的人民抱有反美情绪。而拉美地区的政治更迭也在反美派(左派)与军方手中循环往复,说明策动拉美地区的反美力量并非不可能,一旦成功必定会使美军注意力西移,从而缓解亚太地区的军事压力。其实美国对此应该早有防备,在与中国南海决战前,美国已经先行搞定了与古巴的世纪仇恨,可以看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决心与部署。

国家间的战略是钳制与反钳制的互动过程,如果冲着对方的战略重点迎头直上,通常会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虽然说中国军事应该具备将战争控制在中国本土之外的能力,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却应该是战略中的首选,那种伤人八百、自损一千的战略模式应该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择。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

Copyright©中天华溥管理咨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6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