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9年底,我国拥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城市有10个,总运营里程约940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这两个数字将分别变成12个和1400公里。”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上,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李国勇表示。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拥有大运量、高效率和低能耗的特点,其在引导城市布局和土地开发、促进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中央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出的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中,轨道交通亦占据重要一环。李国勇说,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其间蕴藏的诸多机遇和挑战令各方人士关注。
2015年前我国将迎来城轨快速发展期,相关投资可达万亿元
李国勇在与展览会同步举行的高峰论坛上表示,根据相关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轨道交通的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200公里,这意味着每年近400公里的建设速度。按照城轨交通每公里4亿—5亿元的建设资金计算,到2015年前该领域的投资将达万亿元。
李国勇说,预计到2015年底时,北京、上海等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特大城市将形成网络化运营体系,“每个城市的运营线路超过10条,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城区人口超过300万人的大城市将初步形成轨道交通网络骨架,部分城市重点建设骨干线路。届时,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将达到30%—50%。
虽然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但李国勇表示,总的来看还是要坚持之前提出的“量力而行、有序发展”方针,加强规划编制,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对于一些不具备轨道交通发展条件的城市,可以发展有轨电车、快速公交系统以及利用既有铁道线路发展城郊列车。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也认为,轨道交通不能过度,要把握好轨道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有些城市的轨交站点出了地面以后,农民还在旁边耕地的景象。
业界呼吁借鉴香港地铁加物业模式,破解融资难题
城轨交通的大发展,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投入。深圳地铁集团副总经理简炼指出,由于国内的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仍采用传统的政府投入和补贴模式,使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难题:一是造价越来越高;二是运营成本不断提高;三是投资贷款寅吃卯粮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如果按政府在城轨投资中出50%资本金计算,则在万亿元投资中,业主需要贷款5000亿元。以6%的年贷款利率计算,新线路运营后的每年利息支出达300亿元。资产折旧率按2.5%计算,新线路运营后每年需提取折旧250亿元。
以深圳地铁为例,简炼说,由于其定位是解决城市居民的出行问题,因此票价收入只能覆盖运营的直接费用,无力承担贷款利息支出和资产折旧,更不具备还本能力。如此一来,除了建设时出资外,在线路运营后政府补贴给城轨交通运营企业的资金达每年550亿元。这无疑会给财政造成较大压力,进而影响其对轨道交通投入的积极性。
要解决这个难题,简炼认为,一是要以轨道交通装备创新和国产化为契机,降低投入和运营成本。如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装备国产化率超过70%,使得设备投入相比进口降低了35%,运行成本降低了20%以上。
二是借鉴港铁公司在特区政府支持下,以地铁运营加周边和上面进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市场化模式,提高轨道交通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按照港铁公司2008年的年报,在公司90亿港元的利润总额中,地铁运营和附属资源贡献24.8亿港元,而房地产开发获利63.8亿港元。简炼说,深圳地铁二期正在借鉴地铁一期和港铁公司的成功经验,将装备创新和在地铁上面进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来解决建设资金和运营补贴的问题。
城轨大投资给装备制造和安防产品带来机遇
城轨大投资有建设时的融资挑战,也给相关产品、服务商带来巨大机遇。正如简炼所言,轨交装备国产化能极大地降低投入和运营成本,这无疑是轨交装备制造公司的一个重要利好消息。
以城轨车辆为例,由于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95%以上的市场被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所占据,形成双寡头竞争的局面。虽然国内的轨交大投资才刚刚起步,但两大巨头已经尝到了甜头,如中国北车的2009年年报就显示,在公司的主要产品销售中,动车组由于主要集中在2008年交付,2009年明显减少,因而导致该板块的销售收入同比下滑5.75%。而与此同时,城轨车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57%,有力地弥补了动车组销售下滑的损失。
除了轨交装备外,安防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颇为市场所看好。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博导孙章教授说,目前京沪穗三地每天的地铁客运量峰值分别达到了646万人次、581万人次和439万人次,与春运时期全国铁路一天的客运量相当。如此高密度的客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安全管理将成为地铁运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柳晓川说,轨交安防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及检票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列车安防系统和危险品检查排处设备。目前,我国轨道安防事业发展的趋势是探测技术的集成化和立体化、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和高清化、传输系统的网络化以及管理的智能化。符合这一趋势的公司和产品,在未来的城轨时代将迎来极大的发展空间。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