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宇先生在历史学研究方面可谓独辟蹊径,他讲究以大历史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认为任何结果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产生的渊源,南开大学的黄春雨老师在98年就向我们推荐黄仁宇的作品。对于中国建国前所出现的历史形态,黄仁宇先生主张从明代历史中去寻找原因,因此,他对明代历史研究颇深,一直期望从明代遗迹中寻求造成中国近代百年衰败的足迹。作为一位长期生活在国外的华人历史学者,黄仁宇先生的作品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其中所剖析的深刻问题却意义重大,《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是其代表作品。
我本非历史研究工作者,对于历史问题也是浅尝辄止,只是希望收到些许以史为鉴的效果,其中明代的财政制度,使我在曲弯环绕中想到了对于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借鉴意义,因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其中不乏妄断臆想之处。
首先来简单说一说明代的财政制度,我只提出与本文主题有关的部分,并不代表全部。
朱明王朝开始建立起一种非常发达的官僚组织结构体系,其中的运转类似一部庞大的机器,其本意虽然为好,但不乏许多在现在看来不尽人意之处。以一个组织中最大的问题财政来看,明朝的财政收入全部来自于基层千千万万的小自耕农,通过向这些自耕农的直接征税来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而与唐宋帝国不同的是,明代在国家高层与底层纳税者之间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中层。为了防止出现以往朝代在纳税方面对于农民的的层层盘剥,大明朝廷尽可能减少税赋从纳税人手中到使用人手中的转运环节。明代的中层官员只是根据国家总的税赋,将应征总额层层分解到各个农户身上,而让最基层的县乡政府将本地税款运到需求之地,打个比方,明代末年杨焘统领军队在辽东抵抗满蒙军队,他所在军队的给养来自全国除贵州之外的所有各地,而另外一个方面,一个县的税粮有可能根据指派运到全国的几十个位置,包括中央皇室、战事发生地、防洪赈灾地等。这样,国家的中层机构,主要是京官集团,就成为一名副其实的会计机构,而且是非常庞大的会计机构。既然所有的一些活动不用中层去做,他们只是进行会计结算,那么他们也必然没有动力去解决在运输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如通讯、交通等,而作为承担具体运输任务的地方集团甚至纳税人,他们基于地方利益,也没有动力去完善此类技术问题,更何况今明两年我运输的目的地还是不一样呢。
这种制度在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低效率的,但在当时在抑制官员对于税粮的层层加码、层层盘剥上却有好处。但是其造成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寓的,最受拖累的就是对于战争的考验,前方官兵因军粮补给不畅造成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实这只是明王朝中央集权化的一个个例,其他方面也同样出现类似问题。终明一朝,中国在经济政治上全面落后于西方,此时西方已经开始了宗教运动、工业革命,而明代的制度始于洪武,历经明清两代,我国正是在明代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最终形成了清王朝的覆亡。
在这里我想引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中层机构职能的不完善,只靠高层与基层的接触去完成目标,几乎总会造成混乱。
而我们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家经常会犯类似的错误。
在民企创立之初,几乎都是凭借企业初创者的一己之力来打拼一片天下的,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增大,老总身边会出现几位一直追随的左傍右臂,兄弟联手打天下一直是创业成功的模式。而随着小公司变成大集团,收购兼并的发生,企业的业务规模急剧膨胀。这时候就会产生人力资源的问题,原来公司的人力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这尤其表现在中层管理者的身上。因为基层人员人力资源的获取相对容易,高层管理由于需求相对较少,可以利用高薪吸引的方式实行空降。但是中层就比较麻烦,这些人员是企业运转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不但需要具备现代的管理理念,而且需要对企业业务相对熟悉,能够直接指导具体工作,并且需要对企业的绝对忠诚。由于这个层面管理者的不易获得,因此许多事情的处理就会由高层管理者捉刀代笔。习惯而成自然,这种局面形成了一种往复循环的过程,由于惯性,高层管理者不会再给中层具体的权力,也不再认识到其重要性,造成中层人员的流失和能力低下,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名副其实的真空阶层。
这种局面会造成两种风险:
如果高层管理者一旦离开公司,对公司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因为绝大多数的资源都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的离开就带走了公司赖以成长的基础。因此,许多民营企业家在聘请外来职业经理人时相当谨慎,只是依靠家族打天下,大约与此有关。
第二,随着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甚至膨胀,这种在业务简单的情况下相对有效的管理方式已经大大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势必造成一种混乱,最终导致企业由盛转衰。
虽然明代的财政制度与民营企业的发展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却都是中间阶层的无效,而这种无效也势必都会造成同样的后果:衰、亡。
民营企业家在很大一种程度上与农民相似,农民喜欢看着自己地里的庄稼由种转收的过程中,成果一点点成长,粮食一粒粒饱满,心中的喜悦是不能用财富来衡量的。民营企业家也是如此,他们喜欢看着流水线上工人的忙碌身影,喜欢看成批的产品运出工厂,因此就多出了许多对具体业务的控制欲望,这也就导致了中层的无能和闲置。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显示出非凡军事才能的林彪却不是这样,作为东北野战军的最高军事长官,他很少到战争一线,而把具体的战役指挥权全部下放给手下,在东北战场上,林彪很长时间只是呆在哈尔滨以南双城那个不起眼的小城市,抛开其中的弊病不说,林彪手下猛将奇多,部队也非常强悍,其中38军在朝鲜战争中获得彭德怀元帅“万岁军”的美誉,不能不说是林彪的功劳。一次一为外国记者到东北战区考察,林彪陪同,路上看到两个解放军士兵吵架,竟然动起了刺刀,但林彪问都不问,扭头就走,同行之人非常奇怪,说你怎么不管管你的士兵,林彪说:管他们是他们连长的事情。这为记者感慨:我现在才知道林彪为什么能打败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杜聿明、陈诚、卫立煌的三员猛将了。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